作为全球生物医药科技的前沿领域,精准医学代表未来生命科学发展趋势。11月28日,由上海市卫健委、解放日报社、南翔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43届解放健康讲坛暨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开园一周年活动在南翔镇隆重举行。
讲坛以“创新·应用——精准医学与全民健康”为主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郭玮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重症监护医学科主任缪长虹教授,共同揭开精准医学的神秘面纱。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智强,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宣传处处长艾晓金,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副书记、主任方云芬,解放日报社品牌活动部主任吴长亮,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雪芬等领导出席。
作为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嘉定区正全力打造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学千亿级产业集群。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于去年成立,吸引了复诺健、云检集团、希美安等一批优质企业落户,推动300余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在园区创新创业,初步形成精准预防、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和精准康复发展方向。吴雪芬在致辞中表示,未来南翔还将加快生物医药产业政策落地,加速产业集聚向产业链、价值链迈进,推进精准医学重大产业化。
王红阳院士在演讲中介绍道,精准诊治理念在肿瘤防治领域相当热门。针对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15%的肿瘤患者确实从大规模基因测序中获益,找到了相应药物;另有10%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药物,有望找到匹配药物。郭玮教授说,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提升,使人类对疾病的认知日渐完整。在精准诊断中,检验医学可谓是“先行者”。精准诊断的实现必须依赖于精准检验。缪长虹教授指出,有精准麻醉保驾护航,临床医生有机会创造一个个生命奇迹。优化围手术期精准麻醉策略,可以精准保护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功能,改善中远期疗效,减少术后转移复发的可能。
圆桌论坛环节,产业专家们齐聚一堂,分别从技术发展、商业模式、落地应用、审批政策等角度展开了热烈探讨。嘉宾们表示,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精准预防之间的研究是一个互动转化的闭环。要真正打通精准医学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全民健康,需要多种技术手段共同开发利用,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医疗卫生部门等多个系统破除门槛、共同配合。
为推动精准医学产业园做大做强,加快精准医学科技成果产业转化,解放日报社品牌活动部、南翔镇人民政府、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还在活动当天签订了“合作共建解放健康讲坛,推动精准医学产业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三方战略合作顾问团,未来将深化战略合作,共推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发展。
未来,产业园将围绕“一核一基地”产业布局思路,积极建设核心研发基地和中试生产基地,完善从科技研发到落地生产的全产业链。园区力争五年内建设专业平台5个,培育独角兽企业3家,实现产值100亿元;十年内落成专业平台10个,孵化独角兽企业10家,突破产值1000亿元,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水平的“精准医学”产业化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