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靶向蛋白质组学 引领精准医学新风向
文章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9年8月26日 点击数: 作者:李静

为加速推进肿瘤蛋白质组学在中国的发展,8月22日,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落户企业——云检医学集团举办的肿瘤靶向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研讨会召开。本次研讨会云集了上海各大三甲医院知名病理专家,就质谱检测技术及肿瘤蛋白质组学的临床应用前景和国际肿瘤蛋白标志物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深入探讨。

537446ff633e40019f7350085261030a.jpg

随着肿瘤驱动基因的发现和基因测序等技术的高速发展,恶性肿瘤的治疗已经由传统的手术和放化疗时代进入到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为主的精准医学时代。从癌症的分子水平检测、大数据分析,到制定综合治疗策略、最终实现个体化治疗,这是精准医学的基本路线。目前,基因检测是肿瘤精准医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基因检测对靶向治疗、化疗药物选择、免疫治疗的指导作用并不完善。近年来发展的基于质谱技术的“临床蛋白质组学”和“蛋白基因组学”填补了单纯基因检测指导肿瘤治疗的不足,成为肿瘤精准医学的最新研究热点。

研讨会上,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副院长陆豪杰教授就“蛋白质组学驱动精准医学的探讨”进行了深入的讲解。他指出,蛋白质组学作为细胞生理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处于精准医学的核心地位,其作用不可忽视。在后基因组时代,精准医学在生物标志物革新、致病机理的系统描述、准确评价疗效等方面面临挑战。而蛋白质组学能够准确判别药物靶标,实现对疾病的有效诊断和预后评估。

上海市卫生局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病理学科组专家、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主任金晓龙教授就国内肿瘤蛋白质组学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他指出,2014年“人类蛋白质组草图”的发布补充了人类基因组和转录组资料,加快了健康和疾病生物医学研究。与基因组学比较,氨基酸的序列、蛋白质的结构、修饰、功能更加复杂,其表达和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轨直接关联。因此蛋白质组学为研究疾病分子机制、生物标记物、癌症早期诊断、肿瘤分子分型、个体化治疗和药物开发提供强有力的平台。临床蛋白质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与突破。目前常规免疫组化和FISH检测在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胃癌患者的靶向治疗。云检医学OncoPlexDx产品基于质谱技术、蛋白质组学数据库及人工智能对肿瘤靶向蛋白质组进行分析,可以作为目前肿瘤检测手段的有效补充,为肿瘤患者提供精准的化疗及靶向治疗用药依据,未来有望替代传统检测技术。

会议研讨环节中,现场嘉宾就“临床肿瘤蛋白质组学检测在病理科的运用前景”、“病理辅助诊断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病理科诊断运用质谱技术的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悉,云检医学集团是国内在精准健康、精准医疗领域集产业、教学、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领军企业,致力于助力“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公司的核心技术——高通量多组学质谱检测技术和人工智能大数据解析技术,来源于斯坦福大学转化医学中心逾16年的研发积累。云检医学OncoPlexDx产品运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从石蜡切片中精确分离出肿瘤细胞,通过高通量质谱对肿瘤蛋白标志物进行靶向检测、定量分析,根据肿瘤蛋白浓度的阈值判断靶向药物、化疗药物的有效性,未来将成为临床医生综合治疗癌症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