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里的绿化就像是瘌痢头,东少一块西缺一角,你看,居委会支持我现在专人专管这块地方以后就成了科普基地了。”在南翔镇翔华社区,徐林奎把他家楼下附近的近200平方米绿化“承包”了下来,不仅种上了三角梅、荷花、百合等140多种花卉植物,还种上了桃树、梨树、葡萄、茄子、番茄、辣椒等20多种蔬菜和水果,并且为植物做了标识牌,这个开放式的小花园成了社区里孩子们的科普乐园。
翔华社区建于1994年,2015年开始,由政府出资对这一老旧小区的外墙、屋顶、道路管道、停车位进行了重新维修和规划。“小区硬件改善了不少,可是也因为增加了车位减少了公共绿化,不少居民对小区的绿化不满意,这也成为我们在大调研大走访中听到的居民集中反映的问题。”翔华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
翔华社区的绿化不仅涉及的点多范围大、管理难度高,而且要投入的管理资金也不是小数目。“我平时也喜欢种种花草,这片绿化就交给我打理吧!”翔华社区自治理事会会长、业委会主任柏永昌建议喜爱种植绿化的邻居发挥自己的特长,把疏于管理的绿化“承包”下来,并且他自己带头开始修整社区入口处不远的一块杂乱的绿化带。由小区业委会公益性支出1.5万元纳入“绿享生活”微项目,柏永昌在这片原本杂乱无章的绿化带种上了金银花、蔷薇、凌霄花等爬藤花卉,形成了一道长14米、高3.5米的花墙,取名为“猗彩屏”。薛阿姨家楼道就在“猗彩屏”附近,这让她对这片更新的绿化赞赏有加:“别看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微更新,让我们一年四季都可以看景,而且老柏包干管理,再也没人毁绿种菜了,生活幸福感都提升了不少。”
柏永昌改造绿化带的举动得到了不少居民的支持。同样喜欢种花的姚根祥也主动提出愿意把他家楼下附近的一片绿化管理起来。现在,翔华社区已形成了猗彩屏、猗翠廊、屋顶小景、绿色温馨港等10个绿化景点,并且都纳入社区“绿享生活”微项目中进行运作。12名居民自发组成了“绿色家园工作室”,每人对一个景点进行维护,社区的整体绿化情况大有改观。这些居民表示,自己认领管理的绿化都在家门口附近,“绿享生活”微项目的资金支持可以为包干居民提供杀虫药水、花肥等物资,他们在发挥特长的同时也美化了小区和自家周边环境,一举多得,他们很支持。
“现在我们小区的物业费一平方米才9毛钱,物业无力承担这么多绿化管理费。但是当这些居民参与到绿化管理中时,他们变得特别有归属感,也非常愿意为绿化的维护投入精力,我们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翔华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居民自制是源头活水,这样自我造血的社区微更新才有动力,才有发展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
无独有偶,“金地格林世界”作为2000年开始启用的一个大型社区,十多年来也在时光中不免斑驳。今年,为了让社区实现真正的“冻龄”和“焕颜”,在南翔镇的大力支持下,金地开展“社区唤醒行动”,不仅联合了逾50名社区业主代表、物业、学术、专业设计师,还邀请了高校专注于社区调研的学者、“设计食堂”合作的专业设计师们、《城市中国》杂志社的学术力量,希望从各个角度、各个纬度,深层次地了解居民的需求,优化格林世界原生环境,营造更具亲和力的交互空间,有效推进格林世界全面改造工作。
在这次调研过程中,居民共反映了80多条改造意见,问题普遍集中在:公共基础设施少、安全隐患、路面拥堵交通不便、缺乏专业管理等方面。针对这些“社区通用”的问题,金地联合多方力量,征询了多家意见,主要就桥洞改造、交通动线改造和广场舞更新三大块提出了详尽的初步解决方案。
据悉,金地将会把这份调研报告给到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城市中国杂志社,他们将用设计夏令营以导师团队的形式,用更加“学术”的方式,多角度、多维度、多方式地介入社区设计,为社区解决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