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24-00000037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4年03月29日 | 文 号: | 嘉翔府发〔2024〕5号 |
关键词: | 主题分类: | 各街镇文件 |
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人民政府
嘉翔府发〔2024〕5号关于印发《南翔镇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单位:
现将《南翔镇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嘉定区南翔镇人民政府
2024年3月25日
南翔镇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和重要回信精神,进一步优化本镇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持续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常态化、便利化、减量化、系统化、资源化、智能化的总体思路,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上海模式”再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治理。以法治为保障,不断健全完善配套制度,严格执法,加强日常巡检、督查,强化定期评估。
坚持系统推进。树立系统观念,聚焦关键环节,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水平。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分类参与度下降、分类投放便利性不足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群众参与度、满意度、获得感。
坚持全民参与。强化党建引领,不断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多方参与机制,健全责任体系,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共建共治共商共享新格局。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镇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更加优化,分类实效持续提升,公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整体提升,减量化取得显著进展,资源回收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化监管水平不断提升,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蔚然成风。
分类实效持续提升。社会公众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的自觉性普遍增强,全区常住人口自觉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的比 例稳定达到98%,居住区和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
公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整体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环境持续优化,便利化程度逐步提升,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6%。
减量化取得显著进展。反餐饮浪费行动和包装物减量回收利用行动取得明显进展,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率达到5%。
资源回收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可回收物实现应收尽收,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5%以上,持续保持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数字化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垃圾分类“一网统管”应用场景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新建小区智能化厢房建设以及99个误时投放点智能化升级,实现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的数字化闭环管理。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管理
1.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持续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聚焦交通枢纽、A级旅游景点、特色商业街区、宾馆旅店等场所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做好对流动性较强人群的宣传引导。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大中小学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推动完成古猗园创建生活垃圾精细化分类样板区域。(责任单位:精神文明办、规建办、文体中心、经发中心、镇教委、社发办、各属地单位、古猗园)
2.更好发挥志愿者作用。加快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组织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完善志愿者队伍工作章程、管理办法等基础制度。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引导在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实现全镇居住区投放点志愿服务项目全覆盖。(责任单位:精神文明办、社发办、各属地单位)
3.完善居村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发挥好以居民区(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多方参与机制的作用,居村民委员会要做好组织、动员、宣传、指导等工作。细化完善居民公约和村规民约中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增强居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落实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责任,保持投放点、垃圾房和公共环境卫生整洁。(责任单位:社区管理办、农业农村办、社发办、各属地单位)
(二)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便利化水平
1.开展投放点改造提升行动。按照《垃圾房技术要求》,加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装修及大件垃圾投放点改造力度。推动居住区因地制宜,单独设置或与装修垃圾房、大件垃圾分类堆放场所合并设置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到2025年,全镇完成188个投放点微更新、103个投放点专项更新,建成16个精品示范居住区。(责任单位:社发办、城建中心、社区管理办、综合行政执法队、各属地单位)
2.开展投放环境治理行动。推动建立分类投放环境联合治理制度,定期滚动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治行动,形成问题清单,落实整改销项。规范投放点和垃圾房日常管理,制定日常维护和保洁标准,加大行业检查、网格巡查力度。杜绝将垃圾房作为居住空间等挪作他用的现象。(责任单位:城建中心、社发办、社区管理办、农业农村办、综合行政执法队、各属地单位)
3.开展投放模式优化行动。落实“一小区一方案”,巩固提升居住区投放秩序。到2025年,全镇除实行上门收集区域外,各居住区和行政村均应明确“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或“定时定点+误(延)时分类投放”模式。(责任单位:社发办、城建中心、社区管理办、农业农村办、各属地单位)
4.开展农村垃圾整治行动。以城乡垃圾分类均质化为目标,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日常巡查工作机制,及时清除农村区域生活垃圾临时堆点。补齐农村区域环卫设施设备短板,推进农村聚居点规范建设投放点和垃圾房。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投放收集管理模式,重点加强农村分类实效监督引导,灵活建立“定时定点+误(延)时分类投放”或上门分类收集管理制度。提升农村区域生活垃圾清运和保洁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到2025年,全镇达到收集车辆100%机械化的目标,每个村民小组至少配置1名环卫保洁员。(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办、社发办、各村)
(三)提高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水平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持续开展“光盘行动”等节约粮食活动,鼓励餐饮企业推行适度点餐,减少餐饮浪费。持续落实旅游住宿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餐饮服务业不主动提供限制使用的一次性餐具等措施。支持培育二手商品线上平台和线下市场多元交易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废旧家具线上线下二手交易、慈善拍卖、公益捐赠、翻新再生等活动。通过“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开展科普宣教,营造政府率先参与、企业自觉执行、公众积极参与低碳行动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精神文明办、环保办、经发中心、文体中心、市场监管所、社发办、各相关单位)
(四)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水平
1.提高回收服务满意度。推进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采用全市统一规范的视觉识别系统。灵活运用、定点回收、自助回收、预约回收、流动回收等服务形式,增强市民可回收物交投、交售体验。大力推进可回收物回收高品质服务点建设。到2025年,全镇至少设立5个面向居民的惠民回收服务点,全镇固定型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至少达到73个。(责任单位:社发办、城建中心、社区管理办、各属地单位、主体回收企业)
2.推动主体企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和利用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鼓励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强化主体企业信息化监管,建立可回收物回收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分类收运、分类处置各环节流向清晰,数据可追溯。定期对主体企业开展监督检查,加强信用管理,规范社区服务,对服务能级低下、服务不佳、管理不善的主体企业。鼓励企业自建集源头回收服务、运输调度、计量比对、数据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回收服务平台。(责任单位:社发办、经发中心、主体回收企业)
(五)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监管
数字赋能源头管理。推进垃圾分类“一网统管”生活垃圾分类场景建设和应用。健全生活垃圾网格化管理事件发现处置机制,优化闭环管理流程,依托城运中心和“一网统管”平台,增设转派城管执法功能。到2025年,对易发生垃圾不分类、乱倾倒的点位和场所,实现“一网统管”执法检查全过程、部门联动全方位、智能监管全覆盖。(责任单位:社发办、城运中心、综合行政执法队、各属地单位)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深化协调联动
进一步发挥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加大日常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力度,各成员单位按照《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各部门、单位垃圾分类职责和义务的规定以及年度工作要点要求,对照责任清单,进一步健全运行、考核、激励等具体配套制度,协调属地对应管理部门对标对表推进落实,镇领导小组办公室按月落实进度统计、进展通报制度。切实发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针对瓶颈性问题和反复性问题,加强督办,协调推进。
(二)强化责任落实,完善长效常态
持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工作,围绕短板问题和管理趋势,加大检查通报力度,以评促改,促进居住区、单位达标率稳定在95%及以上。应用“城管通”“政务微信”等手机工作终端,强化专业督查、第三方巡检与社会监督等多方参与,各条线落实周抽查、月覆盖,实行前端分类实效常态化管理,形成发现、移送、处置工作闭环。
(三)加大资金保障,加快政策落地。强化各级资金配套,加强对投放点改造、收集运输装备更新、可回收物体系标准化升级等资金支持。优化生活垃圾分类奖惩政策及分配办法,以“突出重点、绩效优先”为导向,提升资金使用绩效。持续保障源头分类、转运设备、宣传引导等方面财政投入。
附件:1.南翔镇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任务清单
2.南翔镇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指标分解表
3.南翔镇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任务清单指标说明
附件1
南翔镇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任务清单
序号 | 任务名称 | 任务内容 | 牵头单位 | 责任单位 | 配合单位 |
1 | 深入开展宣传教育 | 持续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聚焦交通枢纽、A级旅游景点、特色商业街区、宾馆旅店等场所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做好对流动性较强人群的宣传引导。 | 精神文明办 规建办 文体中心 经发中心 | 各村、社区 各单位 古猗园 | 社发办 |
2 | 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大中小学课堂教育教学活动。 | 镇教委 | 各学校 | 社发办 | |
3 | 推动完成古猗园创建生活垃圾精细化分类样板区域。 | 区绿化市容局 | 古猗园 | 精神文明办 社发办 | |
4 | 更好发挥志愿者作用 | 加快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组织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完善志愿者队伍工作章程、管理办法等基础制度。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引导在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实现全镇居住区投放点志愿服务项目全覆盖。 | 精神文明办 | 各村、社区 | 社发办 |
5 | 完善居村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 发挥好以居民区(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多方参与机制的作用,居村民委员会要做好组织、动员、宣传、指导等工作。 | 社发办 | 各村、社区 | 社区管理办 农业农村办 城建中心 |
6 | 细化完善居民公约和村规民约中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增强居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 | 城建中心 社区管理办 农业农村办 | 各村、社区 | 社发办 | |
7 | 落实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责任,保持投放点、垃圾房和公共环境卫生整洁。 | 城建中心 社区管理办 农业农村办 | 各村、社区 | / | |
8 | 开展投放点改造提升行动 | 按照《垃圾房技术要求》,加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装修及大件垃圾投放点改造力度。推动居住区因地制宜,单独设置或与装修垃圾房、大件垃圾分类堆放场所合并设置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到2025年,全镇完成103个投放点专项更新,建成16个精品示范居住区。 | 社发办 | 各属地单位 | 城建中心 社区管理办 农业农村办 |
9 | 开展投放环境治理行动 | 推动建立分类投放环境联合治理制度,定期滚动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治行动,形成问题清单,落实整改销项。 | 社发办 | 各属地单位 | 城建中心 社区管理办 农业农村办 综合行政执法队 |
10 | 规范投放点和垃圾房日常管理,制定日常维护和保洁标准,加大行业检查、网格巡查力度。杜绝将垃圾房作为居住空间等挪作他用的现象。 | 城建中心 | 各属地单位 | 社发办 | |
11 | 开展投放模式优化行动 | 落实“一小区一方案”,巩固提升居住区投放秩序。到2025年,全镇除实行上门收集区域外,各居住区和行政村均应明确“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或“定时定点+误(延)时分类投放”模式。 | 社发办 | 各属地单位 | 城建中心 社区管理办 农业农村办 |
12 | 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整治行动 | 以城乡垃圾分类均质化为目标,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日常巡查工作机制,及时清除农村区域生活垃圾临时堆点。 | 农业农村办 社发办 | 各村 | / |
13 | 补齐农村区域环卫设施设备短板,推进农村聚居点规范建设投放点和垃圾房。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投放收集管理模式,重点加强农村分类实效监督引导,灵活建立“定时定点+误(延)时分类投放”或上门分类收集管理制度。提升农村区域生活垃圾清运和保洁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到2025年,全镇达到收集车辆100%机械化的目标,每个村民小组至少配置1名环卫保洁员。 | 社发办 | 各村 | 农业农村办 | |
14 |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 持续开展“光盘行动”等节约粮食活动,鼓励餐饮企业推行适度点餐,减少餐饮浪费。 | 经发中心 | 各属地单位 | 精神文明办 |
15 | 持续落实旅游住宿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餐饮服务业不主动提供限制使用的一次性餐具等措施。 | 文体中心 市场监管所 | 各属地单位 | / | |
16 | 支持培育二手商品线上平台和线下市场多元交易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废旧家具线上线下二手交易、慈善拍卖、公益捐赠、翻新再生等活动。 | 经发中心 | 各属地单位 | 社发办 | |
17 | 通过“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开展科普宣教,营造政府率先参与、企业自觉执行、公众积极参与低碳行动的良好氛围。 | 环保办 | 各属地单位 | 社发办 | |
18 | 提高回收服务满意度 | 灵活运用定点回收、自助回收、预约回收、流动回收等服务形式,增强市民可回收物交投、交售体验。大力推进可回收物回收高品质服务点建设。到2025年,全镇至少设立5个面向居民的惠民回收服务点,全镇固定型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至少达到73个。 | 社发办 | 各属地单位 主体回收企业 | / |
19 | 推动主体企业高质量发展 | 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和利用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鼓励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强化主体企业信息化监管,建立可回收物回收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分类收运、分类处置各环节流向清晰,数据可追溯。定期对主体企业开展监督检查,加强信用管理,规范社区服务,对服务能级低下、服务不佳、管理不善的主体企业。鼓励企业自建集源头回收服务、运输调度、计量比对、数据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回收服务平台。 | 社发办 | 主体回收企业 | 经发中心 |
20 | 数字赋能源头管理 | 推进垃圾分类“一网统管”生活垃圾分类场景建设和应用。健全生活垃圾网格化管理事件发现处置机制,优化闭环管理流程。到2025年,对易发生垃圾不分类、乱倾倒的点位和场所,实现“一网统管”执法检查全过程、部门联动全方位、智能监管全覆盖。 | 社发办 | 各属地单位 | 城运中心 综合行政执法队 |
附件2
南翔镇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指标分解表(2023年-2025年)
任务清单 | 任务名称 | 合计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分类投放环境 | 投放点微更新(个) | 188 | 0 | 188 | 0 |
误时投放点专项更新(个) | 103 | 4 | 99 | 0 | |
精品示范居住区建设(个) | 16 | 4 | 6 | 6 | |
公共场所精细化分类样板区域打造(个) | 1 | 0 | 1 | 0 | |
农村保洁员配备(人) | 60 | 60 | |||
资源利用能级 | 固定型服务点位设立(个) | 73 | 37 | 36 | 0 |
惠民回收服务点设立(个) | 5 | 1 | 4 | 0 |
附件3
南翔镇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升级管理工作指标说明
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提升实施方案》及《嘉定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提升实施方案》总体目标及具体目标要求,制订了2023-2025年分年度任务指标清单,具体指标说明如下。
一、分类投放环境任务清单
(一)投放点微改造
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要求》(DB31/T 1370-2022)、《垃圾房技术要求》(DB31/T 1374-2022)、《生活垃圾分类标志管理规范》(DB31/T 1127-2021)等技术要求,推进全区现有居住区定时定点类生活垃圾投放点开展微改造,全量配置固定式洗手池、除臭、通风、遮阳防雨、照明等装置,小包垃圾点位频发的应实施智能监管,2024年内,全镇至少完成188个定时定点投放点微更新。
(二)误时投放点升级改造
为保证确有误时投放需求的小区分类实效良好和投放环境美观,对每个误时投放点开展智能化改造,在全量配置微改造一体化装置的基础上,配置无需手动开门/开桶,以及垃圾桶满溢、不分类投放事件自动监测警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设备。按照100户居民以上的居住区至少50%采取误时投放模式或者目前已实行定时+误时或完全误时投放点的居住区(村)数量的最大数为基数,2024年至少完成全镇103个误时投放点需要开展专项更新。现有严格定时定点投放点位如开放误时功能,均应完成此项改造。
(三)精品示范居住区建设
为实现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的示范性和引领性,持续推进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居住区(村)建设工作,至2025年,全镇至少建成16个精品示范居住区(村)。
(四)公共场所精细化分类样板区域打造
按照《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印发《建党100周年暨进博会、花博会等重大活动市容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沪绿容〔2021〕80号)中,重大活动市容环境重点保障范围清单内的红色文化活动点和重要区域的名单,综合现阶段活跃度较高的公共场所,2024年将古猗园打造成样板区域。
(五)农村区域生活垃圾手推类收集车辆更替
为提高农村区域生活垃圾收集机械化水平,逐步更替现有手推类收集车辆,可报废、折旧、或更新为电动/机动/脚踏类收集车,至2025年达到收集车辆100%机械化的目标。
(六)农村保洁员配备
根据《上海市村容环境建设管理导则》(沪绿容〔2015〕207号)文件精神,按照每个自然村(村民小组)或每50户农户至少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配置保洁员数量。
二、收运处置体系任务清单
按照《上海市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2-2035年)》《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等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沪绿容〔2023〕56号)中生活垃圾转运设施迁建/扩建的计划,2024年金昌生活垃圾转运站建成投产。
三、资源利用能级任务清单
(一)固定型服务点设立
按照上海市地方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要求》(DB31/T1370-2022)的要求,可回收物服务点可分为固定型、临时型和流动型。固定型服务点有建(构)筑物(如结合垃圾房设置),具有可回收物交投和暂存等功能。至2024年全镇固定型可回收物服务点达到至少73个。
(二)惠民回收服务点设立
参考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海市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导则(2020版)》的通知(沪分减联办〔2020〕11号),设立3-5个面向居民的惠民回收服务点(按照每个街镇常住人口户数超过10万户的设立5个、3-10万户的设立4个、少于3万户的设立3个进行测算),可结合可回收物中转站、社区服务中心等场所综合设置,至2025年全镇至少设置5个惠民回收服务点。惠民回收服务点设立要求如下:硬件与功能上,惠民回收服务点面积原则上不小于20平方米,并通过设置智能回收箱或服务人员现场回收等方式为居民提供惠民回收服务(按照市场价对居民的可回收物进行收购)。其中,纯采用智能回收箱联组模式设立的惠民回收服务点在面积上可按实际情况予以适当放宽,但单个服务点位智能回收箱的回收物类别投口应不少于5个;软件上,服务点应按照“沪尚回收”视觉识别系统进行建设,并兼具科普宣传、二手交易等条件。
关于印发《南翔镇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pdf